为推动学生工作高效衔接、有序开展,7月3日下午,物联网学院于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306会议室召开2025届学生骨干培训会。学院分团委书记姚真真、2024届学生骨干代表吴雨瑄、2025届学生组织和社团全体骨干出席会议,共话责任担当,共绘工作蓝图。
薪火相传:从“经验清单”到“行动指南”
会议伊始,吴雨瑄同学以“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”为关键词,系统梳理了学生会全年工作脉络。她结合自身三年学生工作经验,从暑期筹备到寒假收尾,逐一拆解关键任务,例如:7-8月要做好工作规划,聚焦新生需求,以及开展各类宣传工作策划;9月迎新期间,需做好迎新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,细化接待流程,确保“接站-入住-导览”全链条无缝衔接;10月份开展好学生会的招新工作;校运动会期间,既要保障赛事组织,也要关注后勤服务,避免“重比赛、轻关怀”……
吴雨瑄同学的分享没有空泛口号,而是穿插着具体案例。她坦言,“学生工作没有‘花架子’,把通知发精准、把问题解决掉,就是最实在的服务。与会同学认真记录,不少同学点头感慨:“原以为‘按部就班’就行,现在才明白要想把学生活动做好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。”
守正创新:五把“金钥匙”解锁工作新境界
随后,姚真真老师以“做有格局、有能力、有温度的学生骨干”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工作培训。姚老师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,对同学们提出以下期望:
一是树牢服务意识,做同学的“贴心人”。学生干部的“学生”二字在前,服务是根本。服务是刻在根脉里的根本属性。要将“同学需要什么”作为工作的起点,主动靠前一步,从“接收需求”升级为“解决问题”,把“我能为同学做什么”作为工作的第一问。
二是强化团队合作,做协同的“粘合剂”。“学生活动不是‘部门孤岛’,一场活动需要策划、宣传、后勤多线配合。”她强调,“部门负责人要学会‘补位’,打破‘各管一摊’的思维定式。”
三是激发创新意识,做破局的“点子王。面对同学的新需求,“老办法”要升级。创新的本质是“适应变化”,我们要以“问题导向”驱动创新:从“为什么同学不愿意参与”出发,思考“怎样让服务更贴近他们的习惯”;从“现有流程的堵点在哪里”出发,探索“如何用更高效的方式破解”。
四是平衡学习与工作,做全面的“标杆者”。作为学生干部,自身的成绩是底色,能力是加分项。姚老师提醒,学习与工作并非对立关系,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。学生干部要学会“颗粒化管理”——用碎片时间处理事务性工作,用整块时间专注学习,让“双轨并行”成为常态,而非负担。
五是注重沟通反馈,做高效的“执行者”。“工作不是‘做了就行’,而是‘做好、说清’。”姚老师强调,“重要任务要定期汇报进度,遇到问题必须及时沟通,避免‘信息差’导致返工”。
会议最后,姚老师衷心希望新一届学生骨干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,希望大家今后可以带着在这个平台上积攒的勇气和热情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蓄势待发:砥砺前行书写新章
本次会议既是一次“经验传承”,更是一场“行动动员”。新一届学生骨干纷纷表示将以此会议为起点,以‘服务同学’为初心,以‘创新突破’为动力,在细节中见担当,在协作中显格局,接续奋斗,努力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


撰稿:王思涵 编辑:姚真真 审核:邓艳